紫绀是什么?
紫绀又称「发绀」,「绀」字本意指带有紫色的深蓝色,也就是青紫色。
因为血液当中的还原性血红蛋白(没有携带氧气的血红蛋白)或者异常的血红蛋白增多导致皮肤和黏膜的颜色变成青紫色,叫做发绀或者紫绀。
比较瘦弱的人手背的青筋的颜色就是青紫色;或者我们冬天冷的时侯,嘴唇冻到发紫的颜色。
大部分是因为各种原因的缺氧导致(血红蛋白还没携带足够的氧气就匆匆上路),少部分是因为血红蛋白的结构异常所导致的。
图片来源:李家文,黄长征,方险峰,等. 《皮肤病性病实用彩色图谱》
紫绀一般发生于什么部位?
紫绀经常发生在比较薄、色素较少、毛细血管比较丰富的肉眼可见皮肤和黏膜(肉眼容易观察的就是口腔里面的黏膜),比如嘴唇、甲床(硬质的指甲覆盖的地方)、舌头、鼻尖、指头、耳廓等部位。
紫绀是怎么发生的?
血液的颜色是由血红蛋白的颜色决定的。
正常的血红蛋白携带氧气的时,颜色为鲜红色;
当血红蛋白没有携带氧气的时,颜色为青紫色;
血红蛋白有异常的时候还可表现为深棕色(高铁血红蛋白),或者蓝褐色(硫化血红蛋白)。
因为各种原因导致血液中未携带氧的血红蛋白增加到一定程度(一般达到 50 g/L),或者血液中异常的血红蛋白增加的时候,血管中血液的颜色也将变成青紫色、深棕色或者蓝褐色,体表皮肤和黏膜也变成蓝紫色、青紫色或者紫色。
紫绀的发作有没有规律性?
紫绀的发作没有特定的规律可循,不同的病因可能导致不完全一样的紫绀。
紫绀和杵状指有什么联系?
杵状指(趾)是手指或脚趾末端明显的增宽、增厚,呈杵状或鼓棰状,也叫鼓棰指(趾),跟手脚末端长期慢性缺氧有关。长期慢性紫绀的患者常伴有杵状指(趾)。
图片来源:参考文献[8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