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子之歌(聞一多組詩作品)
本詞條是多義詞,共2個義項
更多義項 ▼
收起列表 ▲
聞一多組詩作品李海鷹譜曲《七子之歌—澳門》
《七子之歌》是近代愛國主義詩人聞一多於1925年3月在美國留學期間創作的組詩作品。詩人在這一組詩作品裡用擬人化的手法,把中國的澳門、香港、台灣等七個被割讓、租借的地方,比做祖國母親被奪走的七個孩子,讓他們來傾訴“失養於祖國、受虐於異類”的悲哀之情,“以抒其孤苦亡告,春懷祖國之哀忱”,從而讓民眾從漠然中警醒,振興中華,收復失地。全詩整體構架均齊、各節勻稱、富於建築美,韻律迴旋起伏、一唱三嘆、饒有深致。
基本介紹
作品名稱:七子之歌創作年代:1925年作品體裁:現代詩作者:聞一多作品出處:《現代評論》
詩歌原文,作品注釋,創作背景,文學賞析,名家點評,作品影響,作者簡介,
詩歌原文七子之歌邶有七子之母不安其室1。七子自怨自艾,冀以回其母心。詩人作《凱風》以愍之2。吾國自《尼布楚條約》迄旅大之租讓3,先後喪失之土地,失養於祖國,受虐於異類,臆其悲哀之情,蓋有甚於《凱風》之七子,因擇其中與中華關係最親切者七地,為作歌各一章,以抒其孤苦亡告,眷懷祖國之哀忱,亦以勵國人之奮鬥云爾。國疆崩喪,積日既久,國人視之漠然。不見夫法蘭西之Alsace—Lorraine耶4?“精誠所至,金石能開。”誠如斯,中華“七子”之歸來其在旦夕乎!澳門5你可知”媽港“不是我的真名姓6?我離開你的襁褓太久了,母親!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,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。那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!請叫兒的乳名,叫我一聲“澳門”!母親!我要回來,母親!香港7我好比鳳闕階前守夜的黃豹,母親呀,我身份雖微,地位險要。如今獰惡的海獅撲在我身上,啖著我的骨肉8,咽著我的脂膏;母親呀,我哭泣號啕,呼你不應。母親呀,快讓我躲入你的懷抱!母親!我要回來,母親!台灣9我們是東海捧出的珍珠一串,琉球是我的群弟,我就是台灣。我胸中還氤氳著鄭氏的英魂10,精忠的赤血點染了我的家傳。母親,酷炎的夏日要曬死我了,賜我個號令,我還能背水一戰。母親!我要回來,母親!威海衛11再讓我看守著中華最古老的海,這邊岸上原有聖人的丘陵在。母親,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將,我有一座劉公島作我的盾牌。快救我回來呀,時期已經到了。我背後葬的儘是聖人的遺骸!母親!我要回來,母親!廣州灣12東海和硇州是我的一雙管鑰13,我是神州後門上的一把鐵鎖。你為什麼把我借給一個盜賊?母親呀,你千萬不該拋棄了我!母親,讓我快回到你的膝前來,我要緊緊地擁抱著你的腳踝。母親!我要回來,母親!九龍島14我的胞兄香港在訴他的苦痛,母親呀,可記得你的幼女九龍?自從我下嫁給那鎮海的魔王,我何曾有一天不在淚濤洶湧!母親,我天天數著歸寧的吉日,我只怕希望要變作一場空夢。母親!我要回來,母親!旅順,大連15我們是旅順,大連,孿生的兄弟。我們的命運應該如何地比擬?——兩個強鄰將我來回地蹴蹋,我們是暴徒腳下的兩團爛泥。母親,歸期到了,快領我們回來。你不知道兒們如何的想念你!母親!我們要回來,母親!作品注釋邶(bèi):是周滅商後分封的小國,在商都朝歌以北,在今河南湯陰縣。邶國民歌稱“邶風”,是《詩經》十五國風之一。《凱風》:為《邶風》第七篇,首句“凱風自南”的開頭二字,即用作詩的篇名。全詩共四章十六句六十四字,寫一母親欲棄其七個孩子離家而去,七子向母自責哀告,以回母之心。聞一多有感失地同胞失於祖國,受異族之壓迫,遂仿此詩用擬人手法將先後割讓租借出去的澳門、香港、台灣、威海衛、廣州灣、九龍和旅順大連七地,各為一章,寫成《七子之歌》。愍(mǐn):同“憫”,憂愁。《尼布楚條約》:即《尼布楚議界條約》。清康熙二十八年(1689年),索額圖和戈洛文在尼布楚(今俄羅斯涅爾琴斯克)簽訂。Alsace—Lorraine(阿爾薩斯洛林):位於法國東北部,1871年普法戰爭中法國戰敗,將此地區割讓給德國,歷時47年,在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後,根據《凡爾賽和約》收回。澳門:是位於廣東省珠江口西岸的一個半島。據文獻記載,早在明嘉靖三十六年(1557年),葡商人在明政府官員同意下,開始租住這個半島的一隅。那時“澳門”這名字尚未出現,半島南端古稱“濠鏡澳”,其名已著於《明史》。以“澳南環有二灣,規圓若鏡也”,故稱為“濠鏡澳”。後來稱為澳門,則因澳有南台、北台二山,相對如門,故名。隨著西方殖民主義的發展,葡人在澳門占用的範圍不斷擴大。直到清光緒十三年(1887年)中葡簽訂《和好通商條約》,允準葡人“永居管理”,澳門才真正淪為殖民地。一百年後的1987年,中葡簽訂《關於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》,明確規定於1999年12月20日由中國收回主權,澳門回歸中國懷抱。媽港: 在明成化年間(1465—1487年),閩粵兩地人民即在澳門修建有媽祖神廟,所以初來的葡人即以“媽港(MACAO)”名之。香港:清道光二十二年(1842年),第一次鴉片戰爭失敗,中英簽訂《南京條約》割讓給英國,直至1997年7月1日收復。啖(dàn):吃或給人吃。台灣:1895年根據中日《馬關條約》割讓給日本,已於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收復,解放戰爭後蔣介石帶領國民黨餘部逃往中國台灣。氳氤(yūn yīn):煙雲瀰漫。威海衛:1898年被英國強行租占,1930年收復。廣州灣:湛江港之舊稱。清光緒二十四年(1898年)中法簽訂《租借廣州灣條約》為法國侵占。1943年轉為日本占領。1945年簽訂《中法交收廣州灣租借地專約》,歸還中國,現建為湛江市。硇(náo)州:島名,在廣東省湛江附近海中。九龍:清鹹豐十年(1860年),英國侵占九龍尖沙嘴,清光緒二十四年(1898年)又強行租借深圳河以南地區及附近島嶼。九龍於1997年7月1日與香港一同收復。旅順,大連:清光緒二十四年(1898年)簽訂《中俄會訂條約》,被帝俄租借。日俄戰爭後曾被日本侵占。1950年起中蘇共管,1955年由中國收回。
創作背景《七子之歌》是聞一多眾多詩篇中的重要篇章,創作於1925年3月,1925年7月4日載於《現代評論》第2卷第30期,後《大江季刊》和《清華周刊》相繼作了轉載。從1922年冬到1925年春,聞一多留學美國。留學期間,他切身體驗到了弱國子民在強國所遭遇到的無處不在的歧視與欺凌。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對祖國深厚的愛,激發了他創作的靈感,身在紐約的他寫下了《七子之歌》等多篇力作。1925年5月,聞一多提前結束了留學生活,啟程回國。然而,剛剛踏上祖國土地的聞一多萬萬沒有想到的是,迎接他的是五卅慘案的斑斑血跡。被失望乃至絕望籠罩著的聞一多憤然北上,將《七子之歌》等幾首愛國之作投稿給《現代評論》首次發表。其時正值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鬥爭的高潮,《七子之歌》一經問世就引起強烈共鳴。文學賞析此詩中,聞一多以擬人的手法,將中國當時被列強掠去的澳門、香港、台灣、威海衛、廣州灣、九龍、旅順大連七處“失地”比做遠離母親的七個孩子,哭訴他們受盡異族欺凌、渴望回到母親懷抱的強烈感情。這種第一人稱“獨白”的方式,不但讓人感到親切,而且極大地增強了歸屬感,使每一首詩都灌注著被擄掠的血肉之軀的疼痛,強烈表達了對祖國母親深沉的眷戀。首篇《澳門》中開篇兩句,遊子就向母親傾訴了自己被擄去的痛苦。在兒子心中,“媽港”不是他的真名姓,兒子澳門與祖國母親血肉相連。兒子被侵略者從“襁褓”中擄走,一去就是幾百年,非常之辛酸與痛苦。“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你依然保管著我內心的靈魂。”擄走肉體,靈魂卻不滅,向著母親的心忠貞不渝。一個“擄”字活畫出殖民帝國對澳門的占領、蹂躪與摧殘。詩人在這裡運用對比,強烈突出了澳門赤子之心繫祖國、至死不變的熾熱情懷。“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!請叫兒的乳名,叫我一聲澳門!”“三百年”,對於一個須臾不能離開母親的孩童來說是漫長的。然而,就是“三百年”,仍“夢寐不忘”,時時刻刻想念著自己的親生母親;三百年的風雨歷程,自己可能變得蒼老了,然而還要請母親叫一聲自己的乳名,表達了痛徹心扉的思念。“母親!我要回來,母親!”顯示出強烈的赤子情懷。失“子”之痛,是悲憤痛苦、失望絕望的凝聚,曠日持久的煎熬無疑會激發詩人的滿腔怒火,而烈火在心,憂心如焚,當然會增加詩人的掙扎和抗爭的痛苦。《香港》在冷峻嚴酷中充溢著不可遏止的烈火:“我好比鳳闕階前守夜的黃豹”,將祖國視為深居皇宮的女王,凸顯祖國在“我”心中的高貴。為了保護祖國母親的安寧,我甘願做階前的黃豹,徹夜不眠,逡巡守護“啖著我的骨肉,咽著我的脂膏”,“啖”、“咽”二字把殖民者對香港的掠奪與剝削描繪得入木三分。悲歌《台灣》一曲時,台灣正遭受著日本的踐踏:“酷炎的夏日要曬死我了”,島上橫行的日本侵略者給台灣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。“我們的台灣”,不堪蹂躪,主動請纓,向母親發出了呼喊:“賜我個號令,我還能背城一戰”!“台灣”太苦了,被日本侵略者強占了50年,抗爭了50年,到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已經60多年了,隔著一條窄窄的海峽,現在該輪到母親呼喊了:“孩子!快些回來,孩子!”強烈的民族意識和民族氣質,深沉、熱烈的愛國情感使得先生身處海外仍心憂祖國。《廣州灣》是這樣充滿著深情:“母親,讓我快回到你的膝前來,/我要緊緊地擁抱著你的腳踝”,兒子渴盼團聚、迫切希望早日回到祖國母親懷抱的心愿讓人動容。《威海衛》中“我背後葬的儘是聖人的遺骸”,一個“盡”字,細膩地道出了詩人對品格高尚、智慧卓絕、忠勇無比的人死去的傷悼和痛惜。
詩歌離不開想像。《九龍》中,詩人用“幼女九龍”和“鎮海的魔王”來描寫祖國的弱小、魔鬼的強大。《旅順,大連》中把“旅順,大連”比做“孿生的兄弟”“兩團爛泥”,把沙俄比做“暴徒”。這兩組形象構成了鮮明的對比,控訴了列強殘酷的暴行,表達了對黑暗現實的無比憤慨,從而將愛國之情展現得淋漓盡致。《七子之歌》每首詩的結尾都發出了“母親!我要回來,母親”的呼號,這是聞一多詩歌精神的一種力量,一種神聖的吶喊,一種苦厄中懷著希望的情緒,一種對祖國的眷戀和熱愛。正是這種深沉的赤子情懷,使得人類能夠承受一切困厄與磨難,永遠保持生命的堅韌、執著與激情。無論多么貧窮、落後,祖國永遠是自己血脈相連的母親,即使浪跡天涯,兒女們的心也永遠向著她。全詩整體構架是均齊的,各節勻稱,基本一致,體現了聞多所追求的建築美。疊韻手法的運用,每首詩都用同樣的韻來閉合,且節奏感很強,從而體現了詩的韻律美。每一首都是七句,前六句是整齊的長句,最後則以短句收尾,使前六句蘊集的力量衝擊到最後,產生一個小小的情緒高潮,“母親,我要回來,母親”,這樣一聲呼喚,使得語調鏗錯有力。尤其是每首詩的卒句相同,形成了一個大的復沓,這種反覆的運用,使詩的韻律迴旋起伏,變化和交替中又見出精嚴和齊整,真是一唱三嘆,饒有深致。名家點評近代學者吳嚷:讀《出師表》不感動者,不忠;讀《陳情表》不下淚者,不孝;古人言之屢矣。余讀《七子之歌》,信口悲鳴一闕復一闕,不知清淚之盈眶,讀《出師》《陳情》時,固未有如是之感動也。今錄出之聊使讀者一瀝同情之淚,毋忘七子之哀呼而已。(《清華周刊》)現代作家聞立雕:《七子之歌》是一首擬人詩,它仿照《詩經·凱風》中因故和母親失散的七個兒女,哭喊著渴望回到母親身旁的故事,把我國香港、澳門、台灣等被帝國主義侵占的七塊土地,比作祖國母親的七個兒女,他們不堪忍受侵略者殘暴的虐待,紛紛向母親發出悲哀的呼喚:“母親,我要回來!”這首詩的比喻精確恰當,情感真摯,感染力極強,沁人肺腑,催人淚下,是一篇控訴帝國主義罪狀的血淚書,是啟迪人們愛國意識、喚起民眾討伐帝國主義的檄文,不僅在當時感動了千千萬萬讀者民眾,而且幾十年後仍令人心潮澎湃,熱淚盈眶。(《紅燭:我的父親聞一多》)當代作家李朝全:詩人把被西方列強割據的澳門、香港等七塊國土比作祖國失散多年的七個遊子,以遊子苦苦吟唱傳達遊子回歸和團聚的熱切希望。這是一首渴望祖國富強、完成領土統一的愛國詩作。這首詩傳唱了半個世紀,詩人的吟唱如杜鵑涕泣,聲聲淚,聲聲血,情感飽滿,感人至深。(《詩歌百年經典·1917—2015》)揚州大學文學院教授顧農:每一個中國人讀這樣質樸而熱烈的詩篇,當無不為之感動,為之熱血沸騰;今天澳門終於回到偉大祖國的懷抱,人們歡呼振奮,這確實是一個曠世的盛典,是我們偉大祖國在跨進新世紀前夜一個盛大的節日。人們前不久剛剛為聞先生做過誕辰一百年的紀念活動,先生的在天之靈聽到澳門回歸的喜訊,當如何詩興大發,豪情滿懷!(《談非常談》)作品影響1999年,為迎接澳門回歸,作曲家李海鷹特地將聞一多《七子之歌》中的首篇譜上了曲,先是在中央電視台大型電視專題片《澳門歲月》中作為主題曲播放,後來在澳門回歸的文藝晚會上再度響起。
作者簡介聞一多(1899—1946),原名聞家驊,號友三,湖北浠水人,1912年考入北京清華學校,1916年發表《二月廬漫記》。五四運動中積極參加學生運動,被選為清華學生代表,出席在上海召開的全國學生聯合會。1920年,發表第一篇白話文《旅客式的學生》。新詩集《紅燭》《死水》是現代詩壇的經典之作。聞一多
相關詞條
七子之歌(聞一多組詩作品)《七子之歌》是近代愛國主義詩人聞一多於1925年3月在美國留學期間創作的組詩作品。詩人在這一組詩作品裡用擬人化的手法,把中國的澳門、香港、台灣等七個被割讓、...
七子之歌(聞一多作組詩)《七子之歌》是聞一多於1925年3月在美國留學期間創作的一首組詩,共七首,分別是澳門、香港、台灣、威海衛、廣州灣、九龍、旅大(旅順-大連)。其中,《七子之歌...
七子之歌澳門《七子之歌 澳門》是愛國詩人聞一多在1925年所作的《七子之歌》中“七子”之一。大型電視紀錄片《澳門歲月》主題曲亦使用此組詩《七子之歌·澳門》。由於紀錄...
七子之歌---聞一多詩精選七子之歌---聞一多詩精選,作者是聞一多。...... 七子之歌 鄴有七子之母不安其室,七子自怨自艾,冀以回其母心,詩人作凱風以愍心。吾國自尼布楚條約迄旅大...
七子之歌·台灣《七子之歌·台灣》是由聞一多於1925年創作於美國,日前由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音樂人袁忠宜譜寫成曲後,被新華網、人民網、CCTV網等眾多媒體大力推介。成曲後,袁...
七子之歌·廣州灣《七子之歌》是著名愛國詩人聞一多於1925年3月在美國留學期間創作的一首組詩,共七首,其中第五章是《廣州灣》,《七子之歌·廣州灣》後改編譜曲成歌。...
台州七子之歌《台州七子之歌》是2010年群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,作者是應允盛等。本書收集了“台州七子”的經典詩集,整理後更方便讀者閱讀和理解。...
七子(被列強霸占的七塊土地)詩人悲憤地寫下了詩歌《發現》,並旋即在《現代評論》上發表了著名的愛國詩篇《七子之歌》。七子“七子”解釋 編輯 “七子”是指當時被列強霸占的七塊土地,...
傾聽聞一多:七子之歌《傾聽聞一多:七子之歌》收錄了《你莫怨我》;《我要回來》;《也許——葬歌》;《忘掉她》;《寄懷實秋》;《隨感雜評》;《最後一次的講演》;《美國化的清華》...
七子之歌—澳門《七子之歌—澳門》為大型電視紀錄片主題曲。...... 然而,很多人並不知道,這首歌的歌詞並非為澳門回歸而寫的新作,它是七十多年前一首題為《七子之歌》的組...
容韻琳容韻琳(Winnie),中國澳門人。因1999年在中央電視台的春節聯歡晚會上獻唱《七子之歌》而備受注目。此後經常出席不同的活動演唱。...
李海鷹(內地詞曲作家)從1997年4月起,他擔任了廣東電視台的音樂總監。 著作多個作品:《我不想說》、《彎彎的月亮》、《牧野情歌》、《七子之歌》等。...
媽港媽港,指澳門,英文為"MACAU"譯成中文為”媽港“出自聞一多的七子之歌中的澳門。在七子之歌中,澳門是長子。...
聞一多1925年 《七子之歌》 1928年 上海新月書店 《死水》 1948年 上海開明書店 《聞一多全集》(1一4冊) 1951年 上海開明書店 《聞一多選集》 1955年 人民文學...
梁志權11歲的梁志權和小朋友們組成的童聲四人組被選中參加<七子之歌>MTV的拍攝,從此這首《七子之歌》響徹大江南北,也陪伴了梁志權十一年。十一年後的今天,梁志權已經是...
組詩《黃河大合唱》《七子之歌》 萌芽時期 先秦 定型時期 唐代 目錄 1 簡介 2 示例 組詩簡介 編輯 組詩(zǔshī),是指同一詩題﹑內容互相聯繫的若干首詩組成...
盛世蓮花(歌曲名稱)《盛世蓮花》採用電影膠片拍攝,時長四分三十秒,歌詞素材來自中華文化交流協會舉辦的《澳門之歌》歌詞創作大賽一等獎中的作品,這首《澳門十年》主題歌由《七子之歌...
澤仁曲措●2007年9月30號《中國紅歌會》之《紅歌英雄匯》第四場5進3: --->01號 澤仁曲措 開場連唱 <七子之歌 > 開場票數 26480 內心告白:從海選到今天,一路走來...
熱門詞條
骰
氯
天野
愛的宣言
E hyphen world gallery
封口機
范植偉
櫥窗設計
銀狐倉鼠
保固
中國好聲音2018
山姆大叔
伺服電機
三十二相
蔡正元
超級兵王
adj
打工吧!魔王大人
宋少卿
殺蟲
STAY REAL
動物狂歡節
大醫院小醫師
大禹治水的故事
真耶穌教會
布萊克·萊弗利
胡椒廚房
呂代豪